随着“人工智能+”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,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。数据显示,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%左右。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,新产业(300832)、新业态、新模式不断涌现,这其中,“数据”的身影贯穿始末。
从终端生成的第一份文档、录入的第一组信息,到跨网传输、内部交互、跨境流动,再到外部访问与大模型应用,数据从诞生到流转的每一个环节都潜藏风险。IDC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数据泄露防护市场规模为9.32亿元人民币,相较于2023年实现了3.7%的同比增长。
唯有筑牢每一道防线,才能让数据价值在安全的前提下加速释放。
持续领跑
近日,国际数据公司(IDC)发布的《中国数据泄露防护市场份额,2024:DLP构建AI数据安全底座,AI驱动动态防护新范式》报告显示,天融信(002212)位列中国数据泄露防护市场第三。至此,天融信已连续四年稳居中国数据泄露防护市场领先地位。
“全场景覆盖、全链路协同”是天融信数据防泄漏现有能力的高度概括。经过十余年发展,目前,天融信已面向网络、终端、邮件、应用、云等数据应用场景形成针对性产品方案,构建起从数据生成到全生命周期流转的全链路安全防护体系,实现对互联网域、业务域、生产域、云端等环境下的数据监测,让每一份敏感数据都在严密监控下安全流转。
数据诞生
终端源头管控
当相关人员在终端侧设备创建、录入、撰写重要文件、设计类文档、项目信息、客户信息、个人信息、研发数据等敏感数据时,数据安全风险已悄然浮现。此时,数据面临的核心风险是“源头失控”——敏感数据可能被误存至公共盘、未加密设备,或因文件格式被篡改而“隐身”。
天融信终端DLP通过“深度识别+主动管控”筑牢源头防线:依托底层数据截取技术与1000+文档类型解析能力,精准定位敏感数据;通过EDM(结构化数据指纹)与IDM(非结构化文档指纹)技术,为客户数据建立“数字身份证”,即使数据被修改格式,也能通过语义分析识别真身。一旦发现高敏感数据违规存储,系统立即触发告警,从源头杜绝泄漏。
数据外传
终端与网络双剑合璧
数据通过网站、邮件、即时通讯、移动存储等渠道外传时,用户可能用加密、多层压缩伪装敏感数据,或通过图片(如扫描件)外发涉密信息。
天融信终端DLP与网络DLP形成“立体防御网”:终端侧,终端DLP实时监控文件外发、剪切板复制、移动硬盘传输等操作,识破加密、压缩伪装,拦截敏感数据传输风险行为;网络侧,网络DLP对SMTP、HTTP/HTTPS等20余种协议实时监测,通过OCR技术识别图片中的数据内容,依托关键字、正则表达式、数据标识符、机器聚类、权重词典等检测算法精准判断内容敏感度,同时追溯操作源头,实现“外发行为可管、风险可溯”。
数据内传
API与网络协同作战
数据在共享盘、应用系统间流转时,风险藏在“常态操作”中,如短时间内跨部门下载大量敏感文件,或内部API接口被越权调用批量抓取数据。
天融信网络DLP与API审计联手防护:网络DLP基于流量镜像与深度包检测,分析内部数据流向,通过机器聚类技术自动分类文件并生成敏感规则,识别异常传输;API审计依托资产台账记录接口备案信息,实时监控接口调用、识别越权访问,并绘制应用、接口、账户画像定位风险,确保内部数据“流转有序、访问合规”。
数据接收
全链路监控审计
在外部数据接入场景中,风险往往潜藏于各类操作细节中:比如钓鱼邮件伪装成 “合作方通知” 诱导点击恶意链接、接收的数据可能携带病毒、第三方还可能通过API接口发起撞库攻击等。
天融信网络DLP与API审计构建“外围铁壁”:网络DLP通过内置高级知识库分析识别钓鱼邮件,拦截恶意链接,对下载文件进行深度病毒查杀;API审计依托上万种攻击特征库,检测暴力猜解、SQL注入等行为,通过僵尸木马特征库拦截窃密程序,实现“外部威胁可拦、风险可防”。
数据跨境
合规与安全双保障
数据跨境时,企业面临“合规+安全”双重挑战。各国法规差异显著,企业需精准适配以避免触红线;同时,数据在跨境传输、存储等环节易遭攻击、窃取,更需要筑牢安全防线。
天融信网络DLP与API审计实现合规与安全“双达标”:网络DLP利用IP地理位置库精准定位数据去向,通过行业特征库识别需管控的跨境敏感数据(如个人信息、商业秘密),对违规出境行为立即阻断并推送合规预警;API审计则监控接口跨境传输,核对是否符合备案范围、满足监管要求,杜绝跨境传输泄漏风险。
大模型应用
智能拦截与内容管控
大模型应用中,用户向大模型输入客户手机号,或攻击者通过Prompt注入诱导输出敏感信息,传统防护对大模型交互风险识别不足。
天融信网络DLP与API审计为大模型应用上把“安全锁”:网络DLP支持对20+主流大模型的输入输出检测,通过内置Prompt注入库(覆盖对抗攻击、模拟对话等)识别恶意诱导;API审计监控大模型接口调用是否合规,确保数据使用更安全。
据《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(2024年)》显示,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量达41.06ZB。中国是数据大国,数据只有安全高效流通,才能真正释放数据价值。伴随大模型在各行业的应用落地,专门针对大模型及生成式AI应用的数据保护必将成为未来DLP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。天融信将加速AI技术在数据安全领域的创新实践,通过AI技术与传统方案的融合,构建智能化的数据安全体系,为数智时代的数据安全加码。
恒正网-恒正网官网-哪个股票配资网好官网-股票配资开户流程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